“模棱两可”意指对一件事情没有明确的态度或主张(模棱:棱为物体表面凸起的条状部分;采用加工工艺倒棱后的部分称为模。 两可:这样也可以,那样也可以)。 该成语在句中可作谓语、状语、定语、补语;多含贬义。 [1-2] 尝谓人曰:“处事不欲决断明白,若有错误,必贻咎谴,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。 ”(宋·欧阳修等《旧唐书·苏味道传》) [2] 后人将“模棱以持两端可矣”简化为“模棱两可”这个成语。 苏味道 是唐代的 政治家 、 思想家 和 文学家。 他自小聪颖,以文才出名,20 …
模棱两可是一个成语,读音是mó léng liǎng kě,指不表示明确的态度,或没有明确的主张,对问题正反两面态度模糊。
模 [ mú ] 1. 〔~样〕 人的长相或装束打扮的样子; 表示约略的时间、怎么办; 描摹。 2. 用压制或浇注的方法使材料成为一定形状的工具。 如 模子。 模板。 模具。 [更多解释] 棱 [ léng ] 1. 物体上的条状突起,或不同方向的两个平面相连接的部分。 如 棱角。 瓦棱。 棱椎(多面体的一种)。 三棱镜。 模棱两可。 2. 神灵之威,威势。 如 威棱。
模棱,读音mó léng,汉语词语,意思是比喻态度、意见或语言 含糊 不定。 1、棱指的是不同方向的两个平面相连接的部分,模是指用工艺倒了棱的形状,一般比较圆润。 2、比喻态度、意见 …
正音 “ 棱 ”,读作“léng”,不能读作“líng”。 辨析 “ 模棱两可 ”与“ 不置可否 ”有别:“ 模棱两可 ”指表态不明确;可作“ 言辞 ”的定语;可作补语;“ 不置可否 ”多指“ 避而不谈 ”;不表示态度;不能作“ 言辞 ”的定语。 故事 唐朝宰相苏味道处世十分圆滑,从不表明自己的看法,他认为这样不会得罪人,他把这种圆滑的方法说成“决事不欲明白,误则有悔,模棱特两端可也。 ”人们送他一个外号叫“苏模棱”。 后因犯错而降职到四川眉州。 即“模棱两可”。 见“模棱两可”条。 此处所列为“模棱两 …
模棱两可:指不表示明确的态度,或没有明确的主张,对问题正反两面态度模糊。 典故:唐朝前期著名诗人苏味道,仕途顺利,官运亨通,仅做宰相前后长达数年之久。 但他在位并没做出什么突出成绩来。 他老于世故,处事圆滑,他常对人说:“处事不欲决断明白,若有错误,必贻咎谴,但模稜(同棱)以持两端可矣。 只要模棱两可,哪边都抓不着(小辫子)就行了。 当时,人们根据他这种为人处世的特点,给他取了一个绰号,叫“苏模棱”。 拼音:mó léng liǎng kě. 出处:五代 …
模棱两可才动人呐, 雾能使事物显得更美. 爱词霸权威在线词典,为您提供模棱两可的中文意思,模棱两可的用法讲解,模棱两可的读音,模棱两可的同义词,模棱两可的反义词,模棱两可的例句等英语服务。
The Chinese translation of 模棱两可 is ambiguous; (just) on the line; either corner will do -- equivocal .
解释 模棱:说话处事含混;两可:这样也行;那样也行。 形容对事情的两面没有明确的态度或主张。 出处 《旧唐书 苏味道传》:“处事不欲决断明白,若有错误,必贻咎谴,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。 例子 他害怕事情一旦变化,他将有不测大祸,所以跪在地上回答了一句模棱两可的话。 (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二卷第三十章) 正音 “棱”,不能读作“líng”。 辨析 模棱两可与“不置可否”有别:模棱两可指表态不明确;可作“言辞”的定语;可作补语;“不置可否”多指“避而不谈”;不表示态 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