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假期,是扫墓祭祖、踏青郊游的高峰期。然而,随着气温回升,隐匿在草丛、灌木中的蜱虫也趋于活跃。4月3日,省疾控局发布清明踏青健康提示: 出行应科学防范蜱虫叮咬。
清明时节,扫墓祭祖、春耕劳作、踏青郊游等活动增多,而山区、丘陵、草丛等环境中的蜱虫也开始活跃起来,为此,省疾控中心温馨提醒大家:及时做好个人防护,预防蜱虫叮咬引起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疾病。
清明假期,是扫墓祭祖、踏青郊游的高峰期。然而,随着气温回升,隐匿在草丛、灌木中的蜱虫也趋于活跃。近日,余杭区中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皮肤科匆匆忙忙赶来一位患者。他自述在山上采茶叶后,发现小腿部位多了一个小虫子,在用了“风油精”“活络油”后,感觉虫子钻进皮肤,拔不出了。皮肤科医生查看患者情况后,发现这 ...
蜱虫在宿主的寄生部位常有一定的选择性,一般在皮肤较薄,不容易被发现的地方;通常会寄生在动物或人的颈部、耳后、腋窝、大腿内侧、阴部和腹股沟等处。
据悉,“卫美同行”党支部共建已有四年,每年都会开展多场活动。玄武区疾控中心通过健康教育绘本共读、健康课堂、美育课堂、家长课堂等一系列方式,普及健康和艺术治疗的理念与知识,让社会公众更加了解和关注自闭症儿童等特殊儿童,改善特殊儿童困境。
People's Daily Online on MSN7 天
别让蜱虫“叮”上你
本文转自:信阳日报 □李亚云 当前,气温逐渐回暖,正是外出踏青的好时节。然而,随着天气变暖,各种虫类也开始活跃起来,其中就包括每年都会“惹祸”的蜱虫。因此,市民在享受春光的同时,也需要警惕一种潜在的健康威胁——被蜱虫“叮”上。 蜱虫虽小,但其携带的病原体可能引发多种严重疾病。其中,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尤为严重,患者常表现为高热、乏力、头痛、肌肉酸痛、恶心、呕吐、腹泻等症状,病情危重者可出现意识障 ...
“最近将陆续迎来清明、‘五一’以及端午假期,公众户外活动、旅游以及亲友团聚增多,在亲近大自然、交往团聚的同时,我们要做好预防传染病的相关准备。”在国家疾控局3月27日下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,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管理处研究员常昭瑞说。
为探究泰国南部硬蜱中柯克斯体细菌(Coxiella)的存在情况,研究人员开展相关研究,发现多种硬蜱携带 Coxiella,且首次记录到 H. hystricis 和 D. steini 中存在 C. burnetii,为蜱传疾病防控提供依据。
近年来,蜱虫咬伤导致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,4-10月份为该病流行期,5-7月为发病高峰期。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如何做好防护,避免被蜱虫咬伤。
毒死蜱:订单支撑 原药价格上探 ...
为解决长角血蜱(Haemaphysalis longicornis)对农业和畜牧业的威胁及传统杀螨剂耐药问题,研究人员开展了对长角血蜱基因组及转录组的研究。结果获得高质量基因组组装和基因目录,还筛选出潜在疫苗候选分子,为抗蜱疫苗研发提供了重要资源。
天气渐暖,正是外出踏青的好时节,然而,蜱虫也进入活跃期。南昌市疾控中心(市卫健执法局)提醒广大民众,在户外劳作、活动、游玩时,需做好预防,提防蜱虫叮咬。